文学院

党团活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团活动 > 正文

忆柳青精神,迎建党百年 | 文学院党委组织师生党员观看电影《柳青》
2021-05-25    浏览次数:

忆柳青精神,迎建党百年

文学院党委组织师生党员

观看电影《柳青》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深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进一步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5月19日下午,文学院党委组织师生党员及院青马班学员近100人观看由中央党校大有影视中心等多家影视公司重磅推出的人物传记电影《柳青》,学习著名作家柳青扎根人民、深入生活,书写时代巨著《创业史》的真实故事。


胸中怀信念,笔下有人民

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当代著名作家。他早年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奔赴延安。抗战胜利后,任大连大众书店主编。解放战争后期,又辗转回陕北深入生活。解放初期,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党政干部也要学柳青,像他那么接地气,那么能够跟老百姓融入在一起”。而与老百姓融入在一起正是柳青所长期坚持的。受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影响,柳青相信作家只有深入生活,与工农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写出好的作品。他要写一部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巨作,歌颂新农村怎样诞生、新农民怎样成长。“这是我们一代作家的光荣任务。”柳青说。因此,早在1952年,作家柳青自愿到陕西长安县皇甫村落户,并要求撤掉县委副书记的职务,专心写作。在长达14年的岁月里,他扎根农村,专心写作,完成了这本后来名为《创业史》的书,并成就了他在上世纪50、60年代文学中的至高地位。中国当代文学史有“三红一创”一说,指的便是《红旗谱》《红岩》《红日》和《创业史》这部公认的红色经典。

《创业史》是中国十七年文学中的一部农村题材的代表作,它被誉为是“经典性的史诗之作”,具有思想的“深刻性”和矛盾冲突的“尖锐性”。小说一方面通过在渭河平原蛤蟆滩这一典型环境中曲折展开的合作化运动,来描绘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另一方面,通过梁生宝、梁三老汉等一批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来表现这一时期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小说出版后,因其“反映农村广阔生活的深刻程度”和“创造了一组达到相当艺术水平的人物”,而受到文学界交口称赞。问世60年来,《创业史》所体现的伟大的现实主义精神作为宝贵的文学财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作家。如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生活走向艺术,让艺术回归生活,柳青通过《创业史》给后来者树立了重要榜样。


要塑造英雄,先塑造自己

影片真实再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开展的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运动所经历的重重困难和取得的宝贵经验。故事讲述了青年作家柳青辞掉北京优渥的干部待遇,他决心亲自参与实践,创作一部反映新中国农民集体创业的史诗巨著。柳青居家落户皇甫村的一所破庙里,他深入农村建设一线,扎根人民十四年,历经风雨,面对从互助组到合作社等一系列重要历史时刻,带领公社社员克服重重苦难,铁肩担道义,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在农村的新局面,并在之后狂风暴雨般的运动中始终坚持真理,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一段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创业史。

导演田波是一位八零后新锐导演,他第一部院线电影就选择了最难拍的电影类型,而且挑战的是一部重大的历史题材。他坦言:“历史是由人创造的,我想通过柳青这样一个令我感动的人物形象来反映伟大的民族精神。他能够在历史的大潮中始终坚持真理和良知,无论是作为共产党员,还是作为知识分子,他都毫无疑问是民族的脊梁。我们这部电影整整雕刻了六年,其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柳青曾说‘要想塑造英雄,就先塑造自己’。我们在创作过程中深刻体悟到他的故事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有着重大启示,我相信这部电影也一定能激励无数中国人为伟大的民族复兴奋斗不息。”


专家视点

undefined

著名评论家、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西北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科带头人张阿利教授谈柳青精神和《柳青》电影时说:“电影《柳青》写了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特殊的题材。我们国家在五六十年代诞生了一批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柳青在其中是一个突出的代表,我们怎么样去表现这些文学、艺术家独特的人生故事,电影《柳青》填补了空白。剧情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另外,电影不光表现了柳青的个人生活,他其实是社会进程的参与者,他也跟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密切相关。所以,这部作品表现了时代的变迁和中国所走过的曲折的道路和做出的艰难选择,在这方面的历史价值的认知意义非常好。同时,这部电影也弘扬和发展了我们中国西部电影中的现实主义,特别是在中国电影当下现实主义的表现的回归方面做出了突破。因此,《柳青》是一部非常努力的电影,是有着文化品质和艺术品质的一部电影,也是符合所有人的共同的审美需求的一部电影。我们希望大家去看《柳青》,多多了解柳青,这样的话,对我们个人的人生发展和对社会的进步都大有裨益。”


观影有感悟,学习以律己

观影结束后,师生党员们感慨万千,片中柳青胸怀大义,为人民写作,奉献自我,扎根农村的精神使在场的每一位师生动容。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文苑学子,要从柳青身上汲取营养,从鲜活的文艺形象中学习“新时代呼唤怎样的人民文艺”之问,将中国共产党史与革命文学史结合起来,在自己的日常学习中将理论精神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自身做起,进一步增强新时代新文化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不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夯实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将革命文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本科生支部 尚紫麒

电影《柳青》讲述了著名作家柳青放弃留任北京的舒适生活,坚持“要想写作,就先生活。要想塑造英雄人物,就要先塑造自己”的人生格言,摹照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自愿降级扎根陕西西安长安县黄甫村十四年,同广大乡党群众一道艰辛“创业”,在广袤的关中大地上为农业合作化运动努力奉献的故事。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20级专硕支部 乔璐

这部电影非常令人感动,很真实。主演成泰燊老师将柳青这个人物刻画的很细腻。柳青用他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艺术的真谛,那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一个作家想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那么他一定要将自己深埋于生活的土地。电影中,男主角说:艺术的永恒就是细节的永恒,不深入到真正的生活中,永远无法挖掘那些细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在坚持创作的同时没有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创业史》融入了作者对农村和农民的深厚情感。


2019级硕士党支部 张晋萍

通过观影,我对柳青的生平有了更加亲切直观的体认,更令我感动的是,作为一名党员的柳青无论何时都能够坚守住自己内心对真的向往和坚定,能够平静坚毅地面对生活的磨难和人生的风雨,这种高尚的人格和坚强的性格是我们当代年轻人仍然应该坚持学习的。此外,作为作家的柳青的能够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坐冷板凳,坚守文学的崇高,这也启示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耐得住寂寞,用心雕刻自己的作品。


2020级硕士党支部 曹雪萍

艰难困苦更能磨练人的心性。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必定要经历很多事情,一个作家更是如此。从西装革履的精英作家到贴近农民,深入农村,成为农民声音的表达者。作家的创作是要从生活当中来的。如果作家本人没有体验,就更谈不上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了。扎根生活,自己有所触动,才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青马班学员 杨艺龙

电影《柳青》以影像的方式为“人民作家”立传,作为一部全景展现柳青人生历程的电影作品,《柳青》思想内涵精深,艺术风格很接地气,积极传递了柳青的精神,是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叫座又叫好的电影作品。内心独白以画外音的方式时常出现、历史为轴展开叙述的设计,为影片建构了十足的“电影感”;讲故事的视点独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柳青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下生活”的耐心,这种精神的确是我们当下所严重缺失的,我们要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采访摘录

2020级硕博党支部 杨崧维

Q:同学你好,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

A:好的,大家好。我是西北大学文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我叫杨崧维。

Q:请问你之前对柳青有所了解吗?

A:我还是比较熟悉柳青的。因为我本身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学生,我们也都知道柳青在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尤其是十七年文学这部分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和文学史地位。而代表十七年文学最高成就的“三红一创,青山保林”中的“创”指的就是《创业史》这本书,所以我对柳青算是比较了解的。

Q:既然你对柳青这么了解,那么在观影在之前你对这部电影有什么期待呢?

A:其实说一句实话,比起其他当代作家,柳青的知名度确实是略逊一筹,很多人仅仅知道他是一个好作家,却不知道他也是一名党的好干部。在长安县挂职县委副书记的十四年时间里,他向下扎根,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行,细致入微地观察人民生活,对那个时候的乡村生活进行了全景式的描绘,也帮助当地的老百姓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此外,除了《创业史》之外,他还有很多很好的作品,比如今天在片中出现的《种谷记》和《铜墙铁壁》等,所以我还是很期待电影能够将这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讲述出来的。

Q:那看完电影后,你有什么感受?

A:就像我刚才说的,柳青在十四年扎根农村的观察中全景式地展现了当时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既能体现他是一个奉行革命现实主义的好作家,又能说明他是一个与民同喜同悲的党的好干部。通过观影,我能够感受到柳青的情怀,当下恰逢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如火如荼,将革命文学史与中国共产党史相结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柳青精神。

Q:那电影中,你印象最深、最感动你的是哪一幕?

A:最让我感动的应该是柳青和马崴重修旧好的那一幕。马崴在看见柳青满背都是毒疮的时候,眼睛里瞬间含满了泪水,当即就留下来照顾他。而柳青请求马崴继续陪他驻扎农村时,两个人没有过多的言语,寥寥几句话,却体现出浓厚的夫妻感情来,这让我十分感动,也为他们之间纯洁的爱情和坚固的革命战友情折服。


2020级专硕党支部 张雪

Q:对电影有什么期待?

A: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柳青的一生,我比较期待看到电影中对于柳青事迹的选择与讲述,看到电影我觉得挺好的,将柳青的创作与在皇甫村经历的细节结合,不会太琐碎与枯燥。

Q:电影有没有让你比较感动的地方?

A:整部电影我比较感动的是作家从始至终,无论经历了怎样的磨难或者肩上有多少的压力,作家从来没有改变自己的初心,坚持自己的创作初衷。


2020级硕士党支部 马小净

Q:请问你对电影的预期是什么?

A:观看电影之前,我比较希望电影能够让大家对柳青及创业的刻板印象有所改观,看到它并非是模式化、样板化的文学作品,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真实的历史人物形象。看完电影之后,我觉得这部影片的完成度很高,全方位地展示了柳青在解读历史和还原现实上所做的努力。

Q:请问哪个镜头或者情节最触动你?

A:最打动我的更多的是柳青及其妻子之间深刻的情感。不管是作家深受毒疮之苦时,妻子赶来,二人的深情对视,还是柳青安慰妻子的“好着呢”,独具西安特色的表达与安慰让我倍感亲切。


2020级硕士党支部 李晓涵

Q:同学你好,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

A:好的。大家好,我是西北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的同学。

Q:你对这部影片有什么期望

A:《柳青》这部电影是一部人物传记,我以为他只是会介绍一个人的生平,但有所不同的是,电影其实是以一个人的历史作为切入视角,揭开了我们国家一段波澜壮阔的党史。

Q:看了之后,有没有比较感动的地方。

A:它所塑造出的人物不是脸谱化的,而是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很多生活细节和情感流动都很真实,让我很有感触。



文章版权归文学院所属

如需引用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