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书讯 | 谷鹏飞:《文学阐释学的“中国范式”1942-2022》
2025-10-31    浏览次数:

2024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文学阐释学的“中国范式”(1942-2022)》

01 内容简介

本书以阐释学的“谁在阐释”“怎样阐释”“好的阐释”为问题框架,以“中国当代文学阐释学”的重建为理论目标,系统整理了中国当代文学阐释学的基本文献,形成了对中国古代文学阐释学现代性阐释中的“修辞学阐释”、西方文学阐释学本土化阐释中的“新格义阐释”、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中国化阐释中的“实践阐释”的互补与互证,阐明了当代文学阐释学不同的“中国语境”“中国方法”所塑造的“中国范式”,揭示了这种“中国范式”对一般文学阐释学的独特贡献,为探索一种兼具古典性与当代性、中国性与世界性的“中国当代文学阐释学”作了有益尝试。

本书由商务印书馆2025年8月出版。全书约51万字,为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结项成果(结项等级优秀),后入选2024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02 目录展示

03 著作后记

这本小书,断断续续写了十年。不少思考,草就于火车上、候机厅、晨跑中与睡梦里。写作的原意,是想在中西文论交流互鉴的时代大潮中,弄清楚中国当代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文学阐释学”?如果有,它长什么样?后将这一单纯的“画像”起意更名为“中国范式”,磨掉了感性的棱角,平添了理性的色彩,实属学院式写作的无奈之举。

本书之所以选择“中国当代”为问题域,是因为“中国当代”是一个紧贴我们的“世界”与“世纪”问题。百年来中国文论的古与今、中与西思想激荡,以及由于这种激荡而迸发出中国文论的无限可能,都潜藏在这一问题域。而选择“文学阐释学”为对象,则是因为“文学阐释学”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深层逻辑。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不同流派与观念,表面上是文艺观念与价值立场的不同,实则上是阐释观念与阐释方法的差异。

学术写作如同为文作赋,⽅其搦翰,⽓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始。本书写作是否达到了预想的目的,有待学界同仁的评鉴。但阐释意义,并守护意义,始终构成了我们人文学者生存在世的基本方式。文学阐释,始终是我们文学教师最便宜的精神生活方式。我愿意以此方式,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本书的部分篇章,曾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辑撰成书后,又得到了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后忝列2024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感谢书稿写作与辑撰过程中同行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商务印书馆贺茹女士为出版本书付出的辛勤劳动。本书只是抛出了问题,更深入的研究,有待学界同仁的勠力同心。

是为记。

谷鹏飞

2025年3月25日 写于终南小居安寓所

04荣誉证书

05 作者简介

谷鹏飞,陕西榆林人,西北大学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主要从事文艺美学基础理论、文学阐释学与海外汉学研究。先后出版《美国<文心雕龙>研究史料整理与翻译研究》等专著4部,主编《文学理论与经典阅读》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6次。

文章版权归文学院所有

如需引用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