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下午,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戏剧艺术》责任编辑黄静枫教授,做客西北大学“名师讲坛”,就《重构中国戏剧史料分类体系》展开学术分享。讲座由西北大学社科处副处长、文学院李有军教授主持并做总结发言。文学院高字民老师、柯尊斌老师、张也奇老师、李斌老师,陕西师范大学徐翠老师、魏欣怡老师,陕西科技大学王建华老师,以及西北大学文学院近百名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黄静枫教授从重新认识我们的历史工作、为什么要重构史料分类体系和其初步搭建的史料“收纳盒”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首先,黄静枫教授以“历史的距离”这一问题为切入点明确了历史的构成,同时将历史时空中的戏剧活动看作全体行动者的实践,并进一步从人、剧、物、团、事、场、则等方面讨论戏剧史料搜集和整理的几个侧面。其次,黄静枫教授指出了历史构成的丰富性在不断被确认,因此建构戏剧史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史料本身进行清理、分类,依次可分为直接史料、间接史料和次间接史料。最后,黄静枫教授分享了其建构的《中国戏剧史料细目表》,从文字、图像、音像和器物四个大类出发,尤其详细介绍了文字类目下不同题材史料的搜集与运用的方法。

交流环节中,我院张也奇老师和陕西师范大学魏欣怡老师,就古典戏曲向现当代戏曲研究过渡过程中的研究范式转化和探索问题与黄静枫教授展开讨论。同时,黄静枫教授对我院两名硕士研究生提出的口述剧本整理问题进行了回应。
李有军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对黄静枫教授的学术分享表达了感谢。李老师认为黄静枫教授的学术报告并非史料整理技巧分享,而是一场从史学认识论高度出发,对中国戏剧史研究根基进行的一次深刻反思与系统性重建。报告清晰地展示了一条从“为何重构”到“如何重构”的完整思考路径,体现了青年研究者的理论勇气、清晰的逻辑思维和扎实的学养根基。
黄静枫教授的讲座立足史料,分析史料,由史料出发构建设问题意识,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二维层面着手探讨中国戏剧史料分类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当前中国戏剧史研究范式的革新具有启示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