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创点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专家韩陈其教授做客我校“名家讲坛”学术讲座,带来题为《走向汉语汉字本质——中国古汉语学研究问疑》的主题讲座。讲座于长安校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举办,我院刘永华教授主持,赵小刚教授和马乾老师出席,部分博硕士研究生参加。

讲座开始,刘永华教授介绍了韩陈其教授的主要学术成果,代表我院师生对韩陈其教授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诚挚的感谢。
韩陈其教授首先指出汉语的本质与汉字的本质均可以用“象”字来概括,但汉语本质的“象”与汉字本质的“象”是不同的。其次结合“上有天堂兮下有苏杭,唯有镐京兮灯火辉煌”等六句诗文,谈论了汉语词源问题、古今汉语比较问题以及词类活用问题等多个方面的语言学研究难题,涉及语音、文字、语法、训诂等不同方向。韩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解释帮助同学们进行深入的思考。比如韩教授谈到“鸡人”“玉人”“酒人”均出自《周礼》,以此导入了“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问题;再如通过对“东”“南”“西”“北”四个字本义与今义的解释比较,探讨了汉字的假借问题。韩教授指出,假借是人们对于造字用字无知、无奈的表现。接着,韩教授探讨了“谈何容易”一词古今意义的不同。韩教授指出,“谈何容易”在今义中指的是谈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应断句为“谈/何容易”,而在古义中则指谈起来本来就难,应断句为“谈/何容/易”,据此讲解了古今汉语同形词语问题。最后,韩教授回归汉语汉字的本质问题,论述了自己的言意象观。韩教授认为汉字之象是一种人工之象、人工符号;而汉语之象是一种自然之象,是创语时代调动自然、人工、精神之象的认识。
互动点评环节,韩陈其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深刻的交流对话。针对同学提出的“汉语之象与汉字之象之间的区别”“汉语求疑问疑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两个问题,韩教授进行了细致的解答。

我院赵小刚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指出韩教授的问疑问得广、疑得深、讲得活,并鼓励同学们要回归古籍原著,筑牢基本功,懂得对不同材料多比较,多思考,敢于发疑,敢于质疑。讲座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全体师生对韩陈其教授表达了感谢,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