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上午,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电影传媒系周学麟副教授做客我院锦熙讲堂,作了题为“青年文化与汽车意象的电影表述”的专题报告。本次讲座由张阿利教授主持,文学院影视系赵涛、薛凌两位老师亦到场聆听,共计六十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共享学术盛宴。

首先,周学麟副教授从生理学与社会学两个维度对 “青年”进行分类,提出了研究青年电影的两种视角:内部视角和外部视角。其次,他以青年观众为当代中国电影的主流接受群体这一现状为依据,提出当代电影青年受众的三大特点。再次,他通过分析《速度与激情》《无因的反抗》《新警察故事》等影片中的多个场景,揭示了当代年青电影通常围绕“速度”“叛逆”与“家庭”等主题,形塑出充满动感与情感张力的青年世界。最后,汽车在当代青年电影中时常成为表达青春焦虑与存在诉求的重要意象,驾驶行为在这些影片中超越了交通意义,转化为一种情绪释放和自我身份建构的仪式。周学麟副教授以文化研究、跨学科等方法为学生带来别开生面的讲授,令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在互动环节,周学麟副教授与现场师生就汽车的跨世代意义、跨国别符号表征、“汽车”的当代青年亚文化转换等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探讨。讲座最后,张阿利教授对本场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对周学麟副教授的精彩讲授表示了感谢。

本次讲座不仅为汽车意象在电影中的复杂符号表征与文化意义提供了国际视野与理论框架,也极大激发了我院师生对相关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的兴趣与思考,为影视相关专业的同学在全球化语境下进行电影创作与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与方法论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