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下午,“‘长安新篇’全国文学名刊名家西安行”系列活动西北大学专场在我院大会议室举行。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南》杂志副主编哲贵莅临我院,以自身蹲点实践纵谈了散文、非虚构与小说创作经验。西安市作家协会作家、我院创意写作学专业师生等百余人参加了活动。创意写作教研室主任关峰主持会议并作了总结发言。
讲座伊始,哲贵以自己的散文《出走与归来》(《美文》2023年第12期)为例,阐述了散文创作的关键。他指出,散文创作可从生活出发,依托传说、名人故事等素材,在历史与现实的维度中提炼主题,最后融入自身感悟,实现“出走”于生活表象、“归来”于精神内核的创作升华。

谈及非虚构写作,哲贵以自己的《金乡》(《十月》2018年第6期)为例,揭秘了乡村振兴题材创作的逻辑。“可从地名命名的文化故事切入,梳理历史脉络,观照当下国有经济、温州模式变迁等时代图景,同时对相关人物开展大量实地调查,让非虚构作品既有史料厚度,又有故事温度,这些扎实的调查也可为小说创作积累优质素材。”
在小说创作分享板块,哲贵解读了他刚发表的《造车记》(《收获》2025年第5期)及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微不足道的一切》(《收获》2024年第3期)。《造车记》直击“代表一个人一生的关键一件事”,挖掘个体成长与事件的深层关联,展现“一个人是如何成为这个人”的生命轨迹;《微不足道的一切》则围绕父子关系等六种人际关系,捕捉人物转变的“契机”,通过“人的不同身份”“不同身份视角的转变”以及“情感积累→突变”的叙事节奏,刻画人物的成长与蜕变。
就“个人创作特色的确立”与“写作习惯培养”问题,哲贵表示,创作者需在长期写作实践中确立自身风格,找到独特的创作亮点。同时,要将写作变为日常习惯,在持续的写作过程中敏锐把捉灵感,让创作灵感在习惯的土壤中不断萌发、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