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文学院师生联手创作的话剧《金蝉脱壳》,从全国300多部作品中脱颖而出,入围“2023全球华语青年戏剧导演英才计划”前十强,并在北京中国国家话剧院全剧展演。
话剧《金蝉脱壳》最初由文学院广播电影电视系教师王滔编剧创作,高字民老师担任艺术总监,研究生李畅、王诣新导演,曾于2022年11月在西北大学12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西北大学第三十五届“黑美人”艺术节上公演,赢得师生们的一致赞誉。
其后,该剧参加了“2023全球华语青年戏剧导演英才计划”的评比,并邀请文学院广播电影电视系2013届毕业生王俊婷担任导演。校友王俊婷从我校毕业后,相继考取了中央戏剧学院硕士和博士,专攻戏剧导演创作。在师生们的联手努力下,《金蝉脱壳》从全国300多部参投作品中脱颖而出,进入前20强。6月中旬,通过片段孵化、竞演,再次入围前十强。又经过两个月密集排练,于8月24日,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完成全剧展演,获得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2023全球华语青年戏剧导演英才计划”由桂林艺术节组委会、中央戏剧学院联合主办,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宽友(北京)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承办,壹席(北京)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协办,是国内著名的话剧展演评比活动。原创话剧《金蝉脱壳》能够入围前十强,证明了我院师生已经具备较高的艺术实践创作能力,彰显了西北大学戏剧影视学科发展、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雄厚实力。期待未来师生们知行并重、不断努力、更上层楼,取得更好的成绩。
导演 校友王俊婷感言
从13年毕业考中戏到今年,我已经学习戏剧十年了。这十年我在北京的戏剧圈摸爬滚打,有过一点点小成绩,但更多的是一次次失败以及失败后的成长。
这次参加桂林艺术节的全球华语戏剧导演孵化计划也是机缘巧合。正在准备雅思考试的我突然被王滔老师的一个电话拉入伙儿,从三月份到九月份,我们一起整整走了半年。在这个过程中,我和王老师一起经历了许多困难,但更多的我想还是幸运。很幸运有那么多好朋友可以鼎力相助,不论是从创作上,生活上还是精神上;也很幸运最终有那么多朋友来捧场冒着大雨来观看,收获了最热烈的掌声;但我最感谢的还是我们一起同吃同住同创作一个月的演员以及我的制作妹妹和我副导演弟弟,没有他们,就没有这部戏的再一次呈现。虽然展演很简陋,也最终没能进入四强,但我们收获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我收获了32年以来最快乐的夏天,我想关于戏剧的青春梦想就还不算结束。
我常常会想起我第一次参加完黑美人艺术节后那个晚上,08级的郑欣学姐和李侃学长和我在西大的操场上聊天,李侃学长鼓励我去做戏剧,说我有天分。从那一刻起,这个种子就种下了。我不知道我有没有天分,但我知道,那个时候我有十足的勇气。这些年,太多的意见,太多的规矩让我越来越忘记自己当时曾有着那般的勇气,我想,重拾勇气或许是更需要勇气的一件事情,我希望从接下来的日子开始,我总能回想起自己做第一部戏的时候的纯粹和无畏。
如今,很多学长学姐都在上海、北京、杭州、西安扎下根,做戏做出了一点名堂。我常想,这是一种怎样的缘分和幸运,让我们从西大的小舞台,在张阿利老师,高字民老师,孙阳老师,王滔老师,王理鹏老师和张东老师等众位师长的一路陪伴与鼓励下,走到全国,甚至走到海外。未来不知道会怎样,但我相信,这份难忘的回忆已经成为我们彼此生命中最美好的珍藏。
编剧 教师王滔感言
我原本专注于影视剧创作研究和教学。写话剧,可以说完全是受到学生们的影响。一届届学生们凭借满腔热情,在学院支持下,竟然将“黑美人戏剧节”这个校园话剧品牌做了整整三十五年。我想作为从事创作研究和教学的教师,有责任为学生们写一部话剧,于是就有了《金蝉脱壳》这个剧本。
没曾想剧本刚刚完成,就得到领导们的大力支持,被选为校庆暨黑美人戏剧节的重头大戏。同学们也热情的参与进来,最终在校庆暨黑美人戏剧节上成功完成首演。当时疫情尚未过去,数十位剧组学生克服重重困难,历经4个多月线上线下的努力排演,将它搬上学校的舞台,并广受好评。这次展演让我看到学生们对于话剧的巨大热情,这股热情似乎穿越时光,从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一路奔袭而来。
随后,我接到“2023全球华语青年戏剧导演英才计划”主办方的邀请,决定参加竞演。我第一个想到的合作导演,就是王俊婷同学。她曾是我班上的学生,如今已是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在读博士。选择她作为导演,不为别的,只为我亲眼看到她十年来对话剧的热爱和坚持,以及在中央戏剧学院积累的深厚学养和经验。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王俊婷导演是一个要么不做,要做就用尽全力的人。在半年时间里,她搭建团队、招募演员、孵化片段、征战初评复评,在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和剧组成员们挤在出租屋同吃同住、一起排练。如果说编剧是剧组这支军队的参谋长,那么导演就是当之无愧的领军大将。每每看到她工作的状态,我仿佛又看到当年本科课堂上,那个点子多、想法多,且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满血复活的学生。
剧中,深陷秘密监狱面临死亡危机的大学生们,不仅要凭借自身的机智勇敢,还要凭借“故事”这一“武器”,才能逃出生天。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故事的力量永远强大。从游吟诗人、天授歌者到小说家、剧作家,从围着篝火听部落祭司讲述祖先的神话,到对着屏幕观看影视作品,故事的传递从未停止。因为故事是人类永恒的需求,是七大艺术背后的坚实支撑,甚至影响着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走向。作为故事创作者的我们,应当为从事这一古老职业而自豪。
艺术总监 高字民教授感言
在影视、网络剧编剧方面积淀深厚,有作品在央视播出的王滔老师出手不凡,去年初试牛刀,创作了话剧《金蝉脱壳》,一下就获得第35届黑美节最佳编剧奖。这部融合了校史文化、谍战悬疑、革命理想、浪漫爱情和剧作原理等多样元素的剧本,又入围了“2023全球华语青年戏剧导演英才计划”前十强。而这部剧的导演王俊婷,是我院2013届戏文专业毕业生。2012年,由她导演的话剧《上海夫人》曾入围第二届国际易卜生大学生戏剧节。目前她是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博士研究生。
2023年是西北大学校园戏剧颇有收获的一年,除了王滔老师、王俊婷校友的《金蝉脱壳》外,在校学生中,小黑剧社原创话剧《城南旧梦》赴北京参加了首届鼓楼西全国高校戏剧社公益展演。王莎、王宇婵、陈妍卓、权宇璐四位同学同时入围陕西省青年戏剧创作人才孵化营暑期研修班。王宇婵导演的沉浸式话剧《寻找阿米莉亚》在西安一家咖啡厅公演。毕业校友中,陈海华担任百老汇音乐剧《歌剧魅影》中文版驻团导演,陈志导演话剧《你好,我找史密斯》并巡回商演,付蕾编剧的音乐剧剧本《翻国王棋》被韩国公司购买版权,郑欣编剧的《大国之蓝》成为大学通识性戏剧教育实践的全国优秀案例。另有王小亭、徐熠琦等人参演了多部话剧。仅在上海亚洲大厦同一层,就有西北大学校友的多部剧目同时演出。
虽然在硬件投入上,西北大学还有不少待提高之处,但基于校园戏剧的丰富积淀,和对于戏剧影视实践教学的高度文化自觉,我们的青春舞台培养了不少热爱戏剧的优秀人才,同时也积蓄着艺术创作实践人才培养的巨大潜在力量。这其中,师生们教学相长的协同努力难能可贵,毕业校友的大力支持也令人感动。让我们衷心祝愿更多的同学在校园戏剧的青春舞台上历练成长,也期待走出校门的西大戏剧校友们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戏剧舞台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