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第四次明代文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在西北大学召开
2020-12-03    浏览次数:

2020年11月28-30日,由我院主办的“第四次明代文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暨前七子与明代文学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工业大学、香港树仁大学、西北大学的二十余位学者参加会议。首都师范大学左东岭教授、北京大学廖可斌教授、复旦大学陈广宏教授、郑利华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张德建教授作为特邀评议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西北大学杨遇青副教授主持。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谷鹏飞致开幕辞,介绍了学院的历史发展、学科发展和学术特色,向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廖可斌代表特邀评议人致辞,他分析了当前明代文学研究的进展与主要问题,鼓励青年学者畅所欲言,坦诚相见,砥砺学术,创造争鸣的新风气本次论坛共收到十六篇论文,围绕明代文学发展中的前沿问题展开了丰富而卓有成效的讨论,主要聚焦以下议题:

一是前复古时期的台阁书写与文学困局。余来明(武汉大学)《“狂歌”与“鸣盛”:明初诗人身份转换与台阁书写意识的勃兴》明初诗人身份变化着眼,论述了馆阁文人的鸣盛职责与自觉意识。马昕(中国社会科学院)《明永乐至成化间台阁诗学与<诗经>传统》认为台阁体诗人将《诗经》从高阁之上的“远传统”转变为切近现实的“近传统”,形成了“鸣一代之盛”的经学阐释路径。叶晔(浙江大学)《论十五世纪中国的文学困局》从历史结构层面的文学拉锯、通俗文学的隐性文本、明初文学的内驱力“第二个经典时代”的终结角度,探讨十五世纪文学低谷期形成演变的内在原因。

二是“前七子”文学的理论建构与历史进程。龚宗杰(复旦大学)《晚明举业用书中的“前七子”与士人的知识养成》从晚明科举用书新变切入,探讨了前七子与科举文化之间的关联及其对晚明士人知识体系建构的意义。杨遇青(西北大学)《从“声文之成”到“即俗成声”:从元季至李梦阳对声诗论述的话语重构及其演进逻辑梳理了《唐音》到李东阳、李梦阳的声诗论述,探讨了从声律、声调到声情论的声诗理论建构过程与理论逻辑。苗民(华侨大学)《前七子别集早期版本中的“杂文”分类观念之考察》考察前七子早期版本的“杂文”分类观念,关注前七子文学的实践品格。师海军(陕西师范大学)《从玄明宫的文学书写来看明代弘正间文学权柄的迁转》复古派成员的“玄明宫”书写入手结合李东阳复古派主要成员的交游、心态与创作实际分析弘、正年间文柄转迁的渐进历程。

三是文学书写的文本生成与文体特质。许建业(香港树仁大学)《凝定之始,杂散之盛:明代文学印本的文本动态》强调文本空间开放与闭合、文学观念的复古与求新和传钞机制的删述与撰作,探讨明代文学印本的文本质性及动态。汤志波(华东师范大学)《商业出版与诗歌总集的文本生成:新见日本藏<大明万家诗山>考论》探究《大明万家诗山》与其他诗集的差异,阐述谋利与求名的编刻动机,揭示文本的商业出版特征。魏宏远(兰州大学)《文本建构与历史重塑:王世贞传文体关系论义》对各种王世贞传加以分类考察 ,探讨了传主的个体特质、历史叙事和文体选择之间的复杂关系。

四是文学演变的学术史梳理与内在逻辑。刘尊举(首都师范大学)《建构与质疑:唐宋派学术史回顾》梳理了唐宋派从嘉隆之际最初的建,到万历以来的群体特征勾画,直到20世纪二十年代以成为通用的文学史概念的详细过程。刘洋(中国传媒大学)《明代儒学诗艺论中求“真”观念的理论演进与困境》通过对明代儒家学者的诗艺论中求“真”观念的梳理与考察,展现了随学术、文学思潮的演进而产生的理论视点的变迁。周喜存(西北大学)《转折与重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在明代的经典化历程》从“选本”“诗评”“摹写”三个维度出发,揭示了《春江花月夜》在明代的经典化历程。

五是文学个案及其文学史意义。朱雯(首都师范大学)《青史遗诗:方以智<瞻旻>集的诗史意义》从诗以纪史、诗注尽意、诗寓褒贬三个方面阐释《瞻旻》集所体现的诗史意义。敬晓庆(西安工业大学)《王世贞<拜月亭>三短说平议》认为“三短”说抉发明人曲体体性二元表述思维,契合中晚明曲学“以情感人”发展大势。杜学林(西北大学)《<顾曲杂言>与<万历野获编>关系新考辨》通过严谨的考据,指出《顾曲杂言》并非摘录自《万历野获编》,而是后人在重编万历野获编过程中,将原本独立成书的笔记误辑窜入其中。

本次会议分六场发言、评议,采取了匿名评议、书面评议和双评议人制度,北京、香港的部分青年学者在线上发表论文并参与讨论。与会特邀评议人分别作了学术评议与总结。陈广宏认为专题研究的设定有利于开展聚焦性讨论,希望青年学者们积极推进学术范式的反思。廖可斌针对多篇论文发表了精彩评议指出学术研究既要专注文本阅读,更要开拓新视野。郑利华认为,本次论坛将前七子专题研究与广泛的学术论题交叉渗透,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张德建勉励青年学者要培养问题意识,不要拘泥于原有领域,要进行跨学科、多学科学术交流。最后,明代文学学会执行会长左东岭致论坛闭幕词分析了近年来明代文学研究的前沿面向,从文体交叉与互相渗透、文本阅读个案研究、新研究模式的探讨、学术创新的规范意识事实论证与价值认定等方面指出深化明代文学研究的有效路径,鼓励青学学者拓展新领域,探索新方法,建构新模式,开辟文学研究新格局。

本次论坛论题丰富深入,现场讨论热烈,学术氛围浓厚,在研究视野、领域、方法等方面皆有拓展,对推进明代文学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李明阳供稿)

(会场全景)

(文学院院长谷鹏飞致开幕辞)  杨遇青副教授发言)

 

(廖可斌教授代表特邀评议人致辞)

                  (叶晔教授主持第一场报告会)   (刘尊举副教授主持第二场学术报告)

                 (余来明教授主持第三场学术报告会) (马昕副编审主持第四场报告会)

 (师海军副教授主持第五场报告会)   (魏宏远教授主持第六场报告会)

                 (龚宗杰副研究员发言) (杜学林博士发言) (苗民副教授发言)

             (汤志波副教授发言)  (敬晓庆副教授发言   周喜存博士发言)

(许建业博士、朱雯博士和刘洋博士在线上发表论文)

(陈广宏教授评议)

(郑利华教授评议)

(张德建教授评议)

(左东岭教授致闭幕辞)

 

(与会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