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

院友活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院友工作 > 院友活动 > 正文

西北大学是我的精神圣地——丰临
2025-06-20    浏览次数:

到今年七月,我就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四十年了。我当然对我的母校感情很深,可是要形容一下这种感情,我愿意表达为,西北大学是我的精神圣地。

这种形容,对外人言,会觉得是大词。有些大词,是绮语,是妄言,透着不实诚,和别有用心。我的形容,是不是大词,待读者看完全文,便有分晓。

我于1981年入学,当时的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结束了荒唐的文革十年,人们要睁眼看世界,所以邓公给景山学校题词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一个开始恢复正常的社会,让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了光彩。一个能够看得见希望的世界,让每个人都能够规划未来。开放,就是打开封闭,把所有的阴暗都要照亮。

我的大学时代是幸福的。首先能吃饱,吃好,大学食堂的饭菜,是我过去十几年做梦都梦不到的美食。其次,那可是真正自由和独立的日子。课堂上师生可以讨论,氛围是平等的,友好的。讨论也许仍有禁区,但是我的感受是,禁区非常小。要跟现在的禁区比,那时真是天堂级别。不想听的课,也可以逃。逃到哪?去图书馆,去书店,去在西安的东西南北大街,到处找着电影院,去看电影。

我不是好学生。当年我们班的很多同学,过后回忆,都能说出来各位带课老师的好,他们基础好,智慧强,理解能力胜我,颇能洞悉知识之美妙。我只能是无限期晚熟,随着年岁长大,一点一点觉悟知识的价值和真理的重要,然后就不断替自己补课。

但是,我仍然要感谢当年没有压力的大学环境。在我的私心里,大学应该是自由的乐园吧。原谅我这不上进的老差生的落后观点。什么叫没有压力?老师可以自由地讲,学生可以自由地听。没有人对你说,这个不能讲,哪个不能说。也没有道德品质变坏的学生,打老师的小报告。人跟人有平等,有尊重,有信任。师有道,生有爱。

一个大学,我们可以有很多角度来评说。对于西北大学,它的知识创造和传播、道统发扬和光大、文脉流通和滋润,已有很多文章说过。我从个人生命体验看,有我的自豪和骄傲的角度。一个大学很有钱,出了很多名人,并不算成功。有省部级多少,企业大佬多少,更不值得骄傲。你要培养的学生,正常人多一些,不正常的人少一些,这才能算是成功。

我上学的时候,经济系七七级的张维迎还在校,他后来成为经济学家,创造了新知识。他的知识有真理的力量,在很多方面启蒙了我。我们中文系的系友雷抒雁,在更早几年,写了《小草在歌唱》,赞美了张志新烈士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这鼓舞了我,再弱小的生命,也要守住自己热爱的价值。

我们班有三十九个人。当年分配到政府、院校、文化和企事业单位,直到今天,没有一个贪腐犯罪,这是值得夸示于人。现在人们以三观划线,三观不同的人,往往激烈对立。我们班的同学,犹能在一个群里讨论问题,批评黑暗,讥嘲时弊。虽有异见,彼此能容。

让我的精神不觉得孤独的是,我的很多师友,还能是我的道友,这使我既敬重,又感恩。比如在我所加入的群里,有八十多岁的董丁诚老师,张孝评老师,还有很多知名文化人士。群里时有讨论,既有问学,又有求道。问学,是讨论知识。求道,是探索真理。知识当然重要,可有时候真理是现世急切需要的合用武器。

在我看来,以道相友的人,是没有学坏的正常人,是有是非之心的善良人。有些人虽然也有知识,有学问,但是良心泯灭,追名逐利,那是变废了的知识分子。我的师友里,能有很多值得交往思想的正常人,这是我的幸运。

我之所以强调,大学要培养正常人,是因为很多大学培养的却是不正常的人,甚至是专门琢磨如何学坏的人。我之所以强调大学是传播知识、守护真理,是因为一些大学,他们传播的可能不是知识,而是巫术。他们守护的,可能不是真理,而是谬误。

西北大学的校训是公诚勤朴。我理解的公,是公平,公正,公道,公义。我理解的诚,是诚实,诚恳,诚心,也就是求实,求是。勤,就是做行动派,从一切微细处做起,老老实实进步。朴,就是不骗人,不骗自己。这些是我越思想越觉得意味无穷的道理。

大学,对于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在我的求学阶段,西北大学孵化了我的精神,它使我愿意成为一个爱好自由、思想独立、充实知识、追求真理的人。我既然是它孵化的小鸡娃,那就要记它的好,还要发扬它的好。

这个社会变化了。这个世界也变化了。浮躁的心无法战胜焦虑沮丧。建立新的精神向度,精神上排除毒素,更新自我,绝不要成为别人的牺牲和工具。那么,你就能找到你的精神圣地。

就像我,可以满心欢喜地说,西北大学,是我的精神圣地。我也希望我的校友,或者别的学校的朋友,说一说,你们有没有自己的精神圣地。


作者简介:

贺群社,笔名丰临。西北大学中文系1985届毕业生。曾在国企工作,后从事纪录片策划、撰稿和故事剪辑,有微信公众号《丰临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