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导师讲坛第九十二讲——张文利教授作学术报告
2017-12-07    浏览次数:


126日下午230,我院张文利教授于我校长安校区七号楼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开展题为“辛弃疾与陈亮的‘鹅湖之会’探析”的学术讲座。

针对学界有学者说辛陈“鹅湖之会”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政治性很强的论争”、“是稼轩词派形成的标志性事件”等问题,张文利教授通过对辛陈“鹅湖之会”动因、内容、辛陈唱和词作心态的分析,来探析辛陈“鹅湖之会”的真正意义。

张文利教授首先介绍了辛陈“鹅湖之会”的动因。因陈亮的《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与朱熹的《戊申封书》的主张相反,陈亮主动邀约朱熹于信州铅山鹅湖寺会谈,而朱熹没有应约前来,却因此成就了陈亮和辛弃疾的“鹅湖之会”。其次,对于“鹅湖之会”的内容,张文利老师谈到,在现有的辛弃疾和陈亮的文集中均无直接的文字记载,只有陈亮离开铅山后与辛弃疾的几首唱和词作作为间接记录。然而辛弃疾在词中始终流露的是对时事悲观谨慎的态度,而陈亮则多是痛快陈辞、热情高涨。接着,张文利教授对辛陈唱和词作心态分析中认为,是性格和创作心态决定了二人词作所流露出的整体气势。所以“鹅湖之会”对陈亮与辛弃疾的创作不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同时,通过分析比较辛派主要词人年岁表发现,“鹅湖之会”对稼轩词派的词人与辛派后劲词人也都没有影响。因此,在总结中,张文利教授说道,辛陈“鹅湖之会”在当时影响甚微,算不上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也算不上稼轩词派形成的标志性事件,不应夸大辛陈“鹅湖之会”的哲学史意义和文学史意义。

在讨论环节,老师和同学纷纷表示,参加此次讲座收益颇丰。陶成涛老师说到:“我们在研究文学对象时,要学习张老师这种研究心态,不故拔高某个文学现象,不故意给某个文人带光环,而要追寻文学的原生态面貌,客观谨慎地对文学现象进行评价和分析。”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文:王凤阁  图:哈嫣然)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