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下午2:30,我院李芳民教授于我校长安校区七号楼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开展题为“《论语笔解》出韩愈国子讲稿臆说”的学术讲座。
李芳民教授从五个方面展开他的讲座。首先,李芳民教授讨论了韩愈撰写《论语笔解》的学养基础及与其仕宦经历的关系。李芳民教授认为,因叔父韩云卿与长兄韩会对其的影响,韩愈从小就有写作古文的志向与追求,早年的苦读使之具备从事学术研究与著述的素养,而后来一生又四次为国子学官,这些原因促成了韩愈对《论语笔解》的撰写。其次,在对唐代国子监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后,李芳民教授推测,《论语》应为韩愈在国子监授课时所执教之课程。再次,李芳民教授指出,《论语笔解》的内容与形态与传统的章句注解著作的学术传统与学术规范不一致,反而类似教师面对学生授课时选择的重难点。加之唐代国子监学风的不倡的现状以及中唐解经新风的兴起,都对韩愈解经授课产生影响。所以,《论语笔解》很有可能出自于韩愈在国子监授课时的讲稿。接下来,对于《论语笔解》的撰写时间与其未入韩愈文集的原因,李芳民教授也进行了讨论。他指出,《论语笔解》应撰写于元和元年至元和三年左右。此时韩愈、李翱同任国子博士并有相互切磋的机会。至于未入韩集的原因,其一是韩愈以为《论语笔解》未真正完成并且属于学术性著作。其二是该著作还为韩李二人所共作。因此才不入韩愈的文集。最后,在谈到如何估价《论语笔解》的价值问题时,李芳民教授说,虽然《论语笔解》不能称之为儒家经典注疏中的上乘佳作,但作为一部唐代国子学官授课的讲稿来看,对于我们了解唐代官学教育,实在是一部极为珍贵的资料。
张文利教授为此次讲座做总结,她指出,作为我们广大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来说,我们不仅要学习李芳民教授讲座中所讲授的具体知识,更要关心李芳民教授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对于《论语笔解》的相关问题,有兴趣的师生在以后的时间里也可以继续与李芳民教授进行探讨。
(文:王凤阁 图:李晓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