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7日晚,南开大学文学院郝岚教授做客我校“名家讲坛”系列活动,在线作了题为《语文学的分化与中国东方学建制的演变》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雷武锋副教授主持,外国文学教研室董雯婷老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各年级硕博士研究生在文学院贾平凹研究中心参与了讲座。此外,在腾讯会议线上有校内外百余名同学旁听。
首先,雷武锋副教授对郝岚教授的研究方向及学术成就进行了简要介绍: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关注语文学与人文学史、世界文学理论与翻译研究等,主持科研项目有《新世界文学:范式重构与多维共生》(国家社科后期一般项目2021)、《世界文学萌芽体系视域下的中国近代西方文学译介》(国家社科后期一般项目2015-2019)。近期发表论文有《<素食主义者>与新世界文学的虚假多元》《<红发女人>“全球本土化”写作的非历史化问题》《比较文学起源与德国语文学遗产》《“后理论”时代的新世界文学》《“新世界文学”的范式特征及局限》等。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开始。
在讲座中,郝岚教授系统梳理了“中国东方学”在系名建制上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是非常好的比较文学考察角度,既可审视“理论的旅行”,也可看到现代中国与国际学术的关系。郝岚教授从季羡林先生出发,指出“语文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都未在中国得到学科化的理解、承认和真正的学术重视,从“语文学”最早的德文音译“费劳洛直”,到梅光迪提案最终由留德学人逐步落实,中国的东方语文学与德国关系密切。郝岚教授也对现代语文学简史进行了梳理,详细介绍了语文学在英美德的发展过程及学科传统,表明“东方语文学系”具有深厚的西方学术背景,指出在学科体系上,语文学内部的两大学科分化是语文学在现代大学体制中无奈的窄化。中国东方学系名的变化,与整个世界,特别是中国现代学术重要模板——西方人文学科建制,特别是西方的语文学及其20世纪的分化有密切关系。参考西方传统语文学的现代发展,可烛照中国东方学的现代学术制度化演变。最后郝岚教授引导大家思考“回归语文学”可能吗?它能为“新文科”提供什么?过度“迷信”语文学又存在哪些危险?
讲座最后,雷武锋老师和董雯婷老师进行了总结、评议与交流。雷武锋老师指出,语文学是阿甘本所说的概念的星丛,是整体性的研究方式,是现代西方理性学科意识分化的体现。现代批评方式不断走向多元化,然而多元、细化的处理方式存在一定缺欠,语文学的发展正是对当下人文主义各种批评方式存在的问题的召唤。董雯婷老师指出,郝教授的讲座文献考据、学科史梳理上严谨细致,展示了极为开阔的学术视野,梳理了东方学在中国的建制及其发展历程,讨论了东方学学科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名称变化及第一代中国现代学人对中国东方学学科的理解,与西方现代语文学的学术发展轨迹密不可分,是对西方现代语文学的接受、学习,也从德国、英国、美国对语文学学科不同时期的理解与学科视野的变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董雯婷老师认为,学科发展与政治、社会、历史之间联系密切,尤其二战之后,语文学学科建构了文化研究、区域研究与国别研究的范畴,使得东方学更具魅力与复杂性。同时,董雯婷老师也抛出了一个问题: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年轻的文学研究者们大抵缺乏对语言学学科的专业训练,时至今日,是应该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或科学研究的对象,还是进行纯粹的文本阐释?
现场师生围绕罗曼语文学、中印对西方东方学接受上的差异等问题与郝岚教授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和请教,郝岚教授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讲解使在场学生受益匪浅、深受启发,在场师生和线上同学对郝岚教授表达了热烈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