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

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行于书海 万卷共知|文学院举办2022-2023学年第5期秋水读书会
2023-06-09    浏览次数: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长安这座城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历史。

6月7日,文学院及文化遗产学院联合举办了2022-2023学年第5期秋水读书会。本次活动以“回首长安佳丽地,书卷声里道不尽”为主题,来自文学院和文化遗产学院的五位主讲人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仲夏夜探寻长安的前世今生。


何幼玉 文学院

何幼玉同学从李白、杜甫二人的诗篇切入,分享了题为“李杜诗中寻长安”的阅读体会,引领观众一同探究诗歌中的长安历史景观。

首先,何幼玉同学从李白的《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一诗着手,逐句还原了李白二次入长安时激动高昂的心情:本诗的前四句追溯了诗人进入长安前郁郁不得志的过往,中间八句重点描写了诗人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之后心理与生活状态的改变,勾勒了长安作为首都富足的盛景,也烘托出官僚贵族一经受用追名逐利的迂腐,最后四句则表明了李白实现理想抱负后归隐尘世的心愿。“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握白云”,体现出李白功成身退的侠气,李白的洒脱与长安的气象相得益彰,宛如李白就应当生于长安。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为杜甫被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不久,长安往奉先县(今陕西蒲城)探望妻儿时所作,此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千古名句,将君王享乐的场景与路边冻死的森森白骨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出长安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杜甫对国家的志向和抱负。

何幼玉同学围绕李杜诗篇中所描绘的长安景观提出了两个问题予以思考:我们通过史料在脑海中勾勒出大唐盛世景观是否真实?阿多诺说: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我们又应该用何种态度对待杜甫所写的这种充满着人间疾苦的忧郁的诗呢?


刘桐旭 文学院

网络文学中的历史题材作品总是少不了长安的身影,按照伽达默尔的效果历史理论来看,文本与当代的不同视域融合下,每个时代对于历史因素都有新的理解,也会有新的历史材料组合。刘桐旭同学围绕历史题材网络小说——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展开了她的分享。

《长安的荔枝》讲述了主人公李善德误打误撞中当上了荔枝使,通过一系列的艰难险阻才将岭南的新鲜荔枝运送到长安城中的故事。刘桐旭同学认为作者以自身的现代视角带入到历史语境之中,连结起大唐盛世与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构思精巧,引人遐想。李善德运输荔枝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辛酸坎坷也直指现代社会中的“打工人”,而李善德秉持道德观念,面对诱惑坚守自我,兢兢业业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因为自己的不知变通失去了自己的朋友,取与舍、得与失,也映射了身处于时代浪潮中新一代年轻人的境遇。

分享结束后,现场观众谈到了马伯庸的另一部作品《长安十二时辰》,他认为古时长安城的布局大都是以行政命令为依据规划形成的,也正是这样以农为本的模式限制了民众创造财富、创造价值的积极性,相较于西方发达城市的活力值较低。


来欣源 文化遗产学院

来欣源同学分享的书目是我校文博教授张荣立先生撰写的《唐都长安》。该书从都城的营建规划、市井生活、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展开,对唐朝古都长安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也因考证严密、事实详细而备受学界关注。

来欣源从长安的营建与规划布局切入,引领观众一同探究长安成为唐朝古都的原因。首先,长安拥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早在一百一十多万年前便有蓝田的猿人生活印记,同时,长安位于八百里秦川的中心,且四处环山,这样处于疆域中心的地理位置,与统治者想要军统四方的帝王思想不谋而合;其次,长安帝都的这个时期,长安属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这样的气候条件也适宜人们居住。随后,她又围绕唐长安的城建布局展开,引领观众对唐长安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修建的,结构格局极为齐整,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打破了与居民混杂相居的状况,且城市面积高达84平方公里,雄伟壮观,居该时期国家都城面积的前列。


刘雪贝 文化遗产学院

刘雪贝同学分享的书目是由清代徐松编撰的唐代史料专著《唐两京城坊考》。本书采摭唐人文集笔记、金石碑碣、方志地记中有关唐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的有关资料,记叙两京宫室、苑囿、官署、街市、寺庙、渠道的分布,详实有据,且绘制多幅平面示意图。刘雪贝着重为大家讲述了长安如何成为中国佛学研究和传播中心的过程,认为古时长安作为汇集外国使节、侨民、客商等多阶级群体的对外交往枢纽中心,长安城自然而然成了异域风采与传统文化交流的宝地,宗教艺术等精神价值的传播在此盛行亦为大势所趋,这也使得唐长安城中有许多佛教场地:大兴善寺、大慈恩寺、大建佛寺、西明寺等。此外,她还提到这本书亦不乏对长安城的鬼市、卖纸钱等具有趣味的市井生活的记载。


蒋孝玉 文学院

蒋孝玉同学分享的书目是陈彦写的《主角》。她从现代角度来分享三秦大地陕西的形象,书中通过描写主人公忆秦娥的出山进团,一路从帮厨烧火到最后担任秦腔中的主角,表达了忆秦娥身上秦岭般的精魂,坚韧与宽容并存的美感。

这部作品拥有独特的秦地风韵,语言简洁质朴,涉及很多秦地文化,是一部现实主义和中国小说以及中国戏曲的厚重感集聚一身的作品。如“忆秦娥”这般小人物面对命运的浮沉该怎样去面对,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碰撞时,“守旧”之人又该如何对传统保持沉重而又坚定的守护,在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西安这座城有太多的故事可叙述,有太多的情感可表达。我们不仅可以从书本中去寻找西安的身影,亦可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趁着周末,约上三两好友,去城墙上感受长安的厚重与威严,去鼓楼一睹它的前世今生。

本次读书会立足于长安相关的话题、书籍,从不同角度和方面介绍了关于西安的种种,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也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到不一样的长安城。未来,秋水读书会将继续为同学们提供分享、交流的平台,促使大家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在敞开心扉的同时突破自我,得到心灵的成长与思想的升华。秋水读书会期待与大家再次相遇!

文章版权归文学院所属

如需引用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