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教育工委《关于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及校党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通知》要求,11月3日晚,我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长安校区东学楼七层第一会议室举办了2021-2022学年第二期秋水读书会。本次读书会围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学”这一主题展开分享,力图通过读书会的形式落实文件精神,巩固党史学习教育第一阶段学习成果。我院辅导员李钰莹,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北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青年讲师团特聘讲师黄翌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本次活动。
【01】
首先,我院的白溪源同学就《红旗谱》这本书展开了题为《文化研究场域下<红旗谱>解读》的分享。她从概念厘定、《红旗谱》的创作、创作动机整合下的文本张力、主流规约与编辑形塑及《红旗谱》的批评与再生产五个角度入手,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的要求,将党史与革命文学史紧密融合,介绍了红色经典的文化研究方面的相关问题,以及《红旗谱》的背景和内容,主张文艺应当歌颂,且认为优秀文学作品的人物塑造应当遵循“新”与“旧”统一的原则,情节建构要做到“张”与“驰”的结合,将专业特色与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充分融合,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学”这一命题拓宽了新的研究视野。提问环节有同学提出“文学经典和主流文学之间是什么关系”的问题,并对于“文学经典是否一定属于主流文学”的问题展开了讨论。白溪源同学认为“主流文学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广泛流行的作品,内在地限定了文学作品所在的时空范围。经典都是被塑造的,经典作品一定是在被解读的时空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力的作品,因此主流文学的范围大于经典文学”。
【02】
来自我院的肖蕾同学分享了《马克思主义与文学》一书。她对书中雷蒙德·威廉斯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考查以及其对文化研究中的意识形态分析所做的贡献进行了解读。她对雷蒙德·威廉斯的研究思路、关键词进行了介绍,着重介绍了雷蒙德·威廉斯的文本中,对“意识形态”这个关键词的理解。意识形态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特别是有关文学及观念的重要概念。对这一概念,我们必须在所有马克思主义文本中区分出三种常见的含义。第一,意识形态指特定阶级和群体所特有的信仰系统;第二,意识形态指幻想性的信仰系统,即错误观念或者错误意识,这种信仰系统是与真理性的科学认识相对的;第三,意识形态指意义与观念生产的一般过程。她认为关于意识形态的概念仍存在着争论,不同学者对于意识形态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并由此肯定了雷蒙德·威廉斯对于意识形态的考察的重要价值。
【03】
随后,特邀嘉宾黄翌以《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历程解读》为主题分享了关于毛泽东心路历程、诗词创作和中国革命关系的看法。他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入手,认为马克思主义一开始进入中国就是带有救亡图存的目的性和实用性的,并不是单纯的学术思想。中国文学是服务于社会的,而中国文学毋庸置疑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左翼作家联盟就是一个例证。同时他认为毛主席的心路历程,不仅是个人感情的变化历程,更是中国革命发展历程,毛主席个人的感情起伏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因此他提出四点倡议:第一,我们要去努力认识作为领袖的毛泽东;第二,要认识一个作为哲学家的毛泽东;第三,要认识一个作为诗人的毛泽东;第四,要认识一个作为长辈的毛泽东。最后他号召同学们,通过阅读和研究,让研究对象的光辉照耀自己,进行自我革命,实现人格升华。在提问环节,他重点回答了“人们对于红色经典评价的争议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艺术性和政治性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对于文学有多大的影响?”的问题。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史姓党”这一根本原则,他认为红色经典作品中政治性是第一位的,并且政治性和艺术性可以自洽,关键是看创作者有没有实现自洽的能力。
【04】
会议下半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毛俞玮同学分享了《大众哲学》这本书,呼吁“让哲学回归生活,把哲学还给民众”。毛俞玮同学主要围绕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内容解读和个人体会四个方面进行分享。《大众哲学》是艾思奇在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作者以简洁晓畅的语言和文笔,浅显的事例,娓娓道来,对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基本规律及主要范畴等,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阐明。其写作方法新颖,内容通俗易懂,开通俗哲学写作之一代风气,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至今仍有其理论和现实的价值。毛俞玮同学认为其价值和启发在于:第一,《大众哲学》开启了通俗化、大众化的学风,即学术要为普通人民群众服务的良好学术风气;第二,我们应该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第三,哲学是智慧的结晶,是现实的升华,并不是纯粹的“精神之花”。
【05】
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杜双鹤同学分享了《伦理学关键词》一书,本书分为三个部分:规范伦理学、元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论述了伦理学中的十八个关键词,每一个关键词,按照统一体例,由“关键视窗”、“关键视点”和“关键著作”三个小节构成,以反映当代伦理学的成就。杜双鹤同学着重分享了规范伦理学的基本范畴,包括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自然法、契约主义、功利主义、义务论、美德等概念,提出怎样才能使一行为具有价值,应该做出怎样有意义的行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值得过的三个问题并展开分享。为了更好地解读书中的内容,杜双鹤同学通过当下互联网上较有争议的同人文案例讨论了创作同人文的道德原则问题。杜双鹤同学呼吁同学们不要轻视任何一力量,实现有价值的人生。
【06】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惠靖童同学为大家分享了《马克思传》这本书。《马克思传》以生动细致的笔触和严谨的叙事风格讲述了马克思一生的思想活动和生活,同时透过对这位伟大人物生平的描述展现出一个时代激荡的社会变革与政治风云。夹叙夹议,融思想性与可读性于一体是《马克思传》不同于其他此类传记的独特之处。书中还讲述了出身贵族,却蔑视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传统观念的燕妮与马克思的爱情,以及马克思与在经济上长期为其提供帮助的恩格斯的友情。为人类工作,这是马克思一生的追求,也是马克思一生的真实写照。为了千万人的幸福,他牺牲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马克思、燕妮和恩格斯,向我们展现了高尚的价值观、爱情观、友情观,还有他那从不轻易妥协的抗争精神,目标始终如一的奋斗品质都值得我们歌颂和学习,向马克思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通过本次读书会的分享,同学们了解了红色经典作品、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一是引导我院学子用心感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领会讲话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增强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的政治自觉;二是深化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观的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将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追赶超越的具体实践;三是调动了同学们的阅读积极性,提高了阅读效率,营造“比学赶超”的新风尚,引导我院学子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学习中感悟初心使命,更好地开展第二阶段的党史学习教育。
会后,主办方为主讲人赠送了书籍,鼓励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热情交流。愿秋水读书会能为同学们提供忙碌生活中惬意交流的平台,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
文章版权归文学院所属
如需引用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