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校党委《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充分发挥我院教师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进学院师德师风建设,2025年1月7日,文学院首届“师德大讲堂”在学院第一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副书记赵作纽、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惠正强、校工会主席田兵权出席活动,学院全体班子成员和教职工共计80余人参加。活动由院党委书记姜宇主持。
姜宇表示,院党委策划推出“师德大讲堂”系列活动旨在通过身边的教师榜样传递师德力量,传承西大文学人“以文报国、以文化人”的文化基因,深化对教育家精神内涵的理解,在立德树人的实践中厚植教育情怀。
惠正强在致辞中指出,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基石,希望各位老师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践行“四个引路人”理念,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日常教学,助力“双一流”建设,争做新时代优秀教育工作者。
本次分享活动由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团队负责人李浩教授主讲,李浩教授以《未济终焉心缥缈》为题,从学术视野、治学路径、学者精神三个方面分享了自身在科研与教学中的实践心得。他强调从现代学术的视野来看,学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需要优秀的团队或学派来支撑,团队带头人应是教学科研能手,更应有教育家的前瞻意识与引领思维。在学术路径方面,他指出重视原典是文史学术研究的第一原理,新材料研究要有“上游思维”,要利用“在地优质文化资源”发展学科优势,通过新材料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在学者精神方面,他强调学人要有君子之风,行于可行,止于可止。中青年教师要始终保持学者内在的兴趣和好奇,做足学术储备,坚守学术初心,勇于探索未知,为学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团队主要成员杨遇青教授做了补充汇报。他从敬畏讲坛、利用地利、兼收并采、学以致用四个方面进了行补充发言,阐述了西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团队的研学实践,认为大学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应秉持敬畏之心,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广泛吸收各家之长,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服务地方发展与文化传承。
校党委副书记赵作纽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肯定了此项活动,认为“师德大讲堂”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平台,这场报告既是学术与教学经验的分享,也是内涵深厚的师德师风教育课。李浩教授的报告鞭辟入里、引人深思,为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有效激励广大教师见贤思齐,争做“大先生”,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文学院将以“师德大讲堂”活动为契机,持续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互学互鉴,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一流师风教风带动形成一流学风院风,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杨遇青 张 昊
图: 王 滔 殷大惟
编辑:张含笑
责编:姜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