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的根系曾出自这片热土” ——诗人渭水访问记
2023-11-21    浏览次数:

西北大学素有“作家摇篮”的美誉,在121年的校史中涌现出了一批笔耕不辍、蜚声中外的诗人、小说家和艺术家,前有郑伯奇、柳青、尹雪曼、牛汉、唐祈等,后有雷抒雁、贾平凹、迟子建、陶少鸿、杨少衡、廖润柏、肖黛、渭水等,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西大作家群”。为进一步赓续和发扬优秀的人文教育传统,推动文学院“一流学科”建设,激发广大学子的文艺创作热情,文学院师生在2022年建校120周年之际,深入走访了文艺界诸多作家、诗人、编导等杰出校友,广泛征集创作手稿、回忆文字、影像资料、签名著作、研究论著等重要实物。这一系列活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和反响。

时隔一年后的2023年11月14日,疫霾散去、长安初雪、银杏飘香,文学院党委姜宇书记、杨乐生教授、雷振宁副院长等一行6人前往宝鸡市,拜访了西北大学中文系第一届作家班学员、诗人渭水,并赠送了纪念品。



在位于宝鸡市的诗人书房中,渭水回忆起他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对于诗歌兴趣的发生与写作理想的确立,以及在《星星》《诗刊》等大刊发表新诗的难忘经历,他感叹1980年代活跃的文学创作氛围与浓郁的阅读空气。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和成绩,1987年西北大学中文系开办首届作家班时,已有诗名的渭水被顺利录取了。他说:“大概是在37岁的时候,我都没有想到,有幸被西大录取,进入中文系首届作家班,这对我的人生来说,增添了很大的活力。西大作为一个百年老校,一直有着朴实、热情的校风。多年来西大一直有爱民、爱国的责任担当,这种传统,这种精神,也一直是西大学子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西大)为国家培养出了很多人才。很多从西大毕业的学子,报效祖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访谈行将结束时,渭水深情感念母校的培养和“作家班”的学习对他此后诗歌创作的重要影响,他说:“有幸成为西大的学子,西大赋予了我人生精神的活力!我祝愿西大学子,今后能够发扬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取得一些更新的成绩。”最后,渭水为校图书馆和文学院师生签名赠书,并惠赠书法作品和文学著作多种。


 


渭水,本名周抗美。1950年11月12日出生,陕西西安人。198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曾作为知青上山下乡插队务农,先后从业测绘部门工人、报社编辑、宝鸡市艺术创作研究室专业作家、陕西电视台民生新闻都市快报栏目主笔。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作协诗歌专业委员会委员、宝鸡市作协副主席、宝鸡市第六届政协委员、民进成员。

1979年在《星星》诗刊发表处女作组诗《挂甲屯的爱和恨》,获首届“星星诗歌创作奖”。涉入新诗创作四十余年,已出版诗集《诞生》《静夜写意》《渭水抒情诗选》《面世》四部;其社会抒情诗《1986:阿兹特克世界大战场》《大难之后:中国的沉思》《1988:奥运会启示录》《水的哭泣》等作品,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新时期在国内诗坛产生广泛影响。诗集《面世》获陕西省第四届“柳青文学奖”优秀诗歌奖。诗集、诗作多次获省级诗歌奖。部分诗作及个人创作业绩被收入国内外近百种诗歌选集及名人传略辞书之中,并译介国外。

同时,从事长篇纪实文学、专题电视片、散文、评论创作,已出版长篇纪实文学集《警惕啊,男人女人》(与李乐合作)、《中国情人潮》(与沈奇合作)、20集电视政论片解说词集《中国扶贫》、电视纪录片解说词集《都市记忆》、文集《以文会友》;撰写、编导有《老三届故事》等二百余部(集)专题电视片;并参与省、市电视台影视、春节晚会策划、撰稿及编导。


 


1980年代,当代文学的格局与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民阅读与创作成为一个时代的显在标识,大学中文系广受文学青年的欢迎,诗人、作家再次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为活跃在全国各地的青年作家提高专业修养与能力,搭建文学交流与创作平台,促进文学繁荣发展,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先后开设了作家班,西北大学中文系也在1987年9月中旬正式招录了第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作家学员,由中文系刘建勋教授任班主任。“作家班”学制两年,授课教师有蒙万夫、张华、刘建军、刘建勋、安旗、赵俊贤、刘应争等人。第一届作家班毕业的学员,后来大多都有突出成就,在文艺创作领域即有小说家迟子建(黑龙江)、熊正良(江西)、王刚(新疆)、陶少鸿(湖南)、杨少衡(福建)、廖润柏(广西)、李康美(陕西)、吴克敬(陕西)等,诗人有肖黛(青海)、刁永泉(陕西)、渭水(陕西)等,报告文学家有马利(安徽)、王宏甲(福建)等。自1987年9月起,西大中文系连续举办了三届作家班,培养了大批文艺创作、影视编导、新闻媒体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在40多年来的中国文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书写了西大中文系历史上又一辉煌灿烂的篇章。


文章版权归文学院所属

如需引用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