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晚19:00,南京大学文学院余斌教授做客我院“锦熙讲堂”,作了题为《非虚构与口述史》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董雯婷、雷武锋老师主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师以及各年级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参与了讲座。
董雯婷老师对余斌教授的研究方向及学术与创作成果进行了简要介绍:余斌教授著有《张爱玲传》、《事迹与心迹》、《字里行间》、《东麟西爪集》、《译林世界名著讲义》、《周作人》,系列散文“提前怀旧”,《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合著)等书。曾在《万象》杂志、《文汇读书周报》、《南方都市报》等报刊开有专栏。《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获2023“央视十大好书”、“文津图书奖”(提名)、“南方周末十大好书”、《收获》杂志、“川观文学奖”、“刀锋文学奖”等非虚构奖,并入选“豆瓣”、“得到”、《中国教育报》、《文学报》等多家媒体的年度图书榜单。
自卡波特的《冷血》与“新新闻主义”之后,“非虚构”的概念一直受到热议。近年来这一术语的内涵在各文学杂志栏目与文学奖项的设立中逐渐扩张,“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社会性议题,对“真相”的揭露……似乎在“虚构”之外,皆为“非虚构”文学。“非虚构”究竟指向何处?在“真实”始终是底色、界限,也是目标的情况下,口述史成为最严格意义上的“非虚构”文学。而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口述史中讲述者与撰写者的角色?是否应区分素人写作者与作家、记者与普通人?又该如何通过口述史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余斌教授以自己与百岁翻译家杨苡合作完成口述体回忆录《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的经验,集中论述了这些问题。
讲座最后,雷武锋老师、董雯婷老师为本次讲座做了总结评议。余斌教授就非虚构文体的当代发展与未来展望、中国舆论场域中的非虚构创作与公众接受等问题同老师、同学们展开了丰富的交流,精彩的讲座令同学们受益匪浅,与会师生对余斌教授表达了真挚的感谢。